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5089号
  • 邮编:230000
  • 传真:0551-65708002
  • 网址:https://iat.ustc.edu.cn/
  • 邮箱:zhb@iat.ustc.edu.cn

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关注 >

【合肥晚报、江淮晨报】治理巢湖 “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帮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11-16 00:00:00

文章作者:本站编辑

治理巢湖 “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帮忙

合肥有个专门研究水、 空气、碳排放监测的研究中心

  巢湖要想治理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11月15日,记者从巢湖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数字巢湖”平台得以建成,通过对巢湖数字化的监控,实现信息共享,为巢湖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数字巢湖”的“幕后英雄”来自中国科大先研院湖泊蓝藻应急技术创新中心,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实现蓝藻监测和预警。该中心自主研发的碳排放在线监测项目被评为“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每天收集上万条数据信息

  在今年9月召开的巢湖治理情况通报会上,巢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巢湖治理科技支撑至关重要,这其中就提及“数字巢湖”平台。平台以地理空间信息、流域水情雨情、点源面源污染监控系统等为基础,建设信息共享数据库,构建巢湖流域综合信息平台。

  在先研院“X”大楼的9层展厅,记者见到了这个平台的展示区。“它可以进行水质监测预警,蓝藻风险评估,灾害趋势分析和决策的辅助支持。”中心负责人聂俊告诉记者。同时这个平台实现了各个部门的协同处置,“比如巢湖管理局、省生态环境厅、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等部门收集的数据可以在该平台上实现共享。也就是‘数字巢湖’中所提到的建立了一个信息共享的数据库。”

  该中心高级工程师刘胜强告诉记者,这一技术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研究。“在沿湖和整个巢湖流域都设有监测点,涉及水文、气象、水质等,一共有近千台设备。”刘胜强表示,一天就可以收集上万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再上传到相关单位,供巢湖治理使用。

  道路上可实时监测汽车尾气

  “这套设备是做什么的?”在展厅里还有一套像机器人一样的白色设备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心。“这就是做汽车尾气实时监测的。”副研究员夏秀山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是团队自主研发,现在市场更广泛应用的尾气监测设备。“你在路上开车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屏幕,上面显示你的车牌号和排放气体是否合格,用的就是我们研发的设备。”

  夏秀山和团队还研发了工业园区VOCs智能检测和快速溯源平台。什么是VOCs?夏秀山解释道,是挥发性有机物,它是形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而这两种气体也是目前城市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准确快速的监测和溯源都非常重要。

  全省首套自主研发的碳排放

  监测系统

  自从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双碳”就成为一个流行语。在这个研究中心里,还有一群人专门跟“碳排放”打交道,为减污降碳作贡献。

  去年11月份,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首套碳排放监测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在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投入使用,这也是安徽省火电行业首套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博士后研究员李鲲告诉记者。该系统也被安徽省经信厅评为“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先研院是进行碳排放监测的首个研发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科学技术进行碳排放监测,意味着我们具备了对碳排放进行精准测量的能力。”李鲲说。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火电、钢铁、化工等领域工业企业是碳排放“大户”,对其排放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监测尤为重要。

  “十四五”规划中,合肥市正在进行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李鲲表示,他们也在继续为碳排放的技术研究做努力,接下来还将继续基于平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对碳排放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以便于城市对高排放进行快速准确监管,对碳排放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警。

  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


原文链接: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211/16/content_36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