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报】让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3日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金秋合肥,处处好“丰”景。

  在合肥高新区,一座代表着“未来和未知”的“X”造型建筑里,一项项科技成果正加速落地。这里是由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大先研院。

  10月24日下午,一场产品发布会在中国科大先研院举行,安徽华典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量子“天网”——无人机量子安全管控服务平台,将量子加密技术与无人机管控完美融合,通过量子“天网”护航低空经济。

  “当前,无人机已成为巡检的一大利器,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电网巡检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安徽华典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国航介绍说,不过,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如道路、河泊、桥梁、地形地貌、城市布局、基站信息等,存在被非法窃取造成泄露的风险。另外,无人机的控制指令派发,也存在被监听和被篡改的风险。

  对此,汪国航所在的团队自主研发了基于量子安全技术的无人机量子安全管控服务平台。团队基于量子真随机密钥、抗量子算法和国家商用密码算法,创新性地将量子安全组件与飞行控制指令模块、飞行数据传输模块和飞行记录存储模块有机地结合,实现了量子安全技术与无人机飞行管控技术的全面融合与协作,为低空经济筑起了量子加密的安全防线。

  “在产品落地过程中,从对接资源到场景应用,中国科大先研院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汪国航说,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科大先研院孵化企业。这些年来,在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难题,在先研院的协调下,都一一解决了。

  “不会申报科技专项,先研院就手把手教;缺少量子人才,先研院帮我们点对点找;资金方面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汪国航告诉记者。

  “近年来,中国科大先研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人才培养接轨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谋划自主创新举措,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国科大先研院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杨晓龙介绍。

  一项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杨晓龙告诉记者,中国科大先研院做了“多个创新”——创新科研管理机制,试点项目经费包干制度,切实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抢抓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机遇,明确中国科大科技成果通过转让或授权至先研院,打破成果转化的隐形藩篱;创新投资融资机制,成立先研院资产运营公司,设立投资基金,组建技术经理人团队,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周期服务……

  2019年以来,中国科大先研院累计孵化华米科技、东超科技、利夫生物、科生景肽等科技创新企业300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雏鹰、瞪羚等高成长企业70多家。

  “公司半数以上员工都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国航说,依托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量子安全数据库、量子安全云服务平台等产品,已在政务应用、金融保险、智慧城市等场景完成了商业化落地。

  “人生能有几回搏。”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让汪国航倍感振奋。他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推进量子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以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s://newspaper.hf365.com/hfrb/pc/content/202410/25/content_482466.html

分享

版权所有 ©20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